霧峰,舊稱阿罩霧,出自平埔族貓羅社所居之地Ataabu社之漢譯;另說則為此地東半部山區經常煙霧繚繞。而亞洲大學霧峰學課程在學校及霧峰區耕耘以達12年,在這些歲月中不斷的從霧峰這塊土地吸收人文薈萃,取之於霧峰、用之於霧峰。近年來透過課程學生的反思與回饋,與霧峰鄉土文學零距離接觸,進而達到課程最終目的—服務霧峰,因此希望透過營隊的規劃與執行,帶領新一代青年學子認識霧峰這塊瑰寶。
為協助現今國、高中生認識自己所居住的環境與土地,看到霧峰這塊隱藏人文珍寶的豐美之鄉,因此舉辦國、高中生阿罩霧細活小旅行營隊活動,讓成員了解自己家鄉文化的價值,以細活的生活態度來反思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,同時亦傳達對土地的認同與歸屬。主要核心概念緊扣「細活」之生活態度,將二字拆開得「絲田水舌」以下說明─
1. 絲:結合創作、工藝及美學。透過體驗手作的溫度,增加對自我生活態度,同時亦藉由創作的過程,建立團隊核心價值,培養團隊解決問題之能力。
2. 田:意味農耕、勞動和有機作物。透過走訪霧峰附近之景點,體驗鄉村小鎮的閒情與雅致,同時藉由「鐵馬」代步,增加人對環境的友善程度。
3. 水:涵括生態、探索與休閒。透過實地踏查霧峰私房景點,真真實實體驗在地文化與生活,藉由親身體驗的過程,培養自我對生活環境的敏感性與有趣性。
4. 舌:乃料理、學習和展演的延伸。透過野炊與成果創作活動,互相學習與合作,增加自我學習成就感及共體感,提升彼此對團隊之共識。
活動內容:
1. 《阿罩霧人文生態》
以講座的方式教導學員霧峰的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,透過在地老師的專業介紹與分享,學員可以從中獲取較鮮少人知「私房菜」。
2. 《夜話桌遊》
以互動式活動的方式教導學員桌遊的基本觀念,同時透過互動的過程建立良善的人際互動關係,學員可以藉由桌遊的學習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運用多元媒材與翻轉教學模式,達成做中學、學中做,同時亦冀望導入桌上遊戲的趣味性,增加學員學習動機與成效。
3. 《野放計畫》
透過分組行動的方式,結合腳踏車進行霧峰深度之旅,學員可以更認識霧峰之景點,過程中安排團隊活動以及社區關懷與生態訪查。水田線—由亞洲大學出發,踏訪霧峰南邊鄉土風光,尋找稻子熟了的香氣,體驗自然農耕種方式;絲舌線¬¬—由亞洲大學向北延伸,走訪阿罩霧文化與人文之美,再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下,找尋一種最原始的味道,挑戰舌尖上的味蕾。
4. 《合作覓食趣》
透過學員一同砌造火箭爐灶,同時學習科普知識,運用煙囪效應,進而達成野地求生之體驗,另外藉由共同烹飪,營造互相學習手藝之場域,培養學員自己動手做的精神。
5. 《成果展示》
協助學員製作活動兩天豐碩之學習成果,鼓勵學員跳脫以往成果展現窠臼的呈現方式,透過多元創作等方法,與學員共同激盪有趣、創意的展演方式。
亞洲大學校長
蔡進發
阿罩霧細活小旅行
任務地點:台中市/霧峰鄉
任務時間:4-5天
此趟任務,旅行家需拜訪的對象 :
絲田水舌永續生態負責人、霧峰學共同創始人|孫崇傑
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營運部副理
張芳玲
阿罩霧自然農|張有明
舊正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|林綉汝
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(光復新村摘星計畫)|林錫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