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 23.5 度 菊島
澎湖縣縣長
陳光復
你有多久沒有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?
人們早期生活景象與智慧,並未隨著光陰漸去而緩緩消逝,反倒因為村落的樸質無華,留下了滿是歲月光華的痕跡。在時空的條件下,澎湖島嶼上的人們在此生活了世世代代,島上的人把海洋當作自家的餐桌,沙灘當作自家的後花園。
此次澎湖的深度文化
之旅,就是要帶你走進澎湖人的日常生活,澎湖富饒許多資源,而這些其實都藏身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跟著我們一起看見屬於澎湖最初、也最為傳
統的純樸樣貌,讓先人生活的智慧永續傳承,讓我們一同走入菊島,讓懷舊景象再次重現!
(一)馬公市:菊島文化采風-古蹟巡禮知性遊
馬公舊時稱為「媽宮」,媽宮文化城曾被交通部觀光局選定為「十大國際魅力據點」之一,為了深入了解其文化,我們將到天后宮、篤行十村等具
有教育性質的景點進行一趟古蹟文化巡禮。生活博物館裝載著澎湖人在這塊島嶼生活的歲月,來此便可了解早期先民的生活型態。來到澎湖水產種
苗繁殖場種下屬於自己的珊瑚,為澎湖生態盡一份心力。來到菜園社區,了解牡蠣箱網養殖的奧秘,青灣仙人掌公園環境清幽,更能在裡面彩繪別樹一幟的仙人掌文創小物。另外,在山水及風櫃,能欣賞運有人文之美的石敢當,在觀音亭,一起去划獨木舟,舒活綠能每一天!
(二)湖西鄉: 跟著海女去尋寶-親近文化、認識生態
如今多以老人家為主的南寮社區,仍舊保有澎湖最原始傳統的聚落風情,同時留存了早前農耕及漁村的生活景況,不僅能一窺早前漁村裡特有的魚灶加工產業,也能看見早前的農業社會中重要的牛屎窟,在村落中不時還能發現,許多彩繪浮球,是居民在海邊撿拾到後,經過重新整理彩繪過,使廢棄物變成最環保的生活空間藝術。大海就是澎湖人的冰箱,遇到退潮時來到了許家的潮間帶,自己親手扒殼仔」、「撿螺仔」,到了夜晚,頂著頭燈、手拿魚網、穿上膠鞋、準備去「照海」(夜裡提著漁燈到潮間帶去捕魚的漁作),體驗自然,認識環
境,一起走進澎湖人的日常生活。
貼心小博士
1.海女-澎湖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,而為了適應澎湖
夏日的驕陽,即冬天的東北季風,就以毛巾和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
來(只露出眼睛),故又有「蒙面女郎」的別稱。
2.魚灶加工產業-在民國 40~50 年代,是澎湖漁業最為興盛的時期,每
到黃昏傍晚,男人家一個個出海去捕撈那時俗稱的臭肉魚(沙丁魚),
待日出靠港後,再經由人力或牛車運輸至鄰近港口的灶,交由村中婦
女隨即加工煮熟,好維持魚的鮮度。
3 牛屎窟-牛屎餅被視為爐灶的重要燃料,將收集到的牛糞,踩乾水分
再揉成餅狀,並貼在咾咕石厝的壁面上等待風乾。
(三)白沙鄉: 前進石滬的故鄉-觸碰土地親近大自然
早期吉貝嶼居民利用石滬來捕魚,因此吉貝嶼又有「石滬故鄉」的美譽,來到吉貝除了可以從事各樣的水上活動外,還能抱墩體會常民生活、貼近大自然。通樑古榕的大榕樹擁有 300 多年的歷史,形成了濃密的樹蔭奇景,是個乘涼的好地方。
(四)西嶼鄉:進駐漁翁島-探索自然奧秘和人文歷史
西嶼鄉有「漁翁島」之稱。二崁聚落是澎湖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魚灶 牛屎窟 彩繪浮球 許家潮間帶
石滬 通樑古榕環境古色古香,聚落內除了保有傳統古厝外,褒歌與大目船也是二崁極具特色的文化。內垵沙灘擁有廣大的白色沙灘以及沿地勢所建的木
棧道是最吸引人的特點。鯨魚洞由玄武岩組成,形狀如同鯨魚一般,而一旁的小門地質館更可以認識澎湖豐富的地質,兼具生態與教育性質。大菓葉羅列的柱狀玄武岩極為壯觀,來到這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(五)望安鄉: 親近澎湖常民生活文化
探訪街角的常民生活故事
跳島到望安,不再只是走馬看花的行程,來一趟深度之旅,騎著腳踏車我們來到了天台山,是望安的最高點,在山頂有多處觀景台,每一處均可讓人 360 度擁抱望安的海天美景、風情小村落。望安綠蠵龜觀
光保育中心,除了能夠認識澎湖南海遊戲系統豐富的生態資源,也傳達生態保育的觀念,了解綠蠵龜保育的重要性。而網垵口沙灘過去曾
是身聲鼎沸的傳統魚場,不過現已無船隻停泊,顯得相當寧靜,非常適合讓人享受優閒的午後時光,這裡亦是綠蠵龜洄游上岸產軟的棲地,已劃設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。花宅古厝為超過三百年的老聚
落是典型的漢人聚落,其閩南式的三合院建築多以咾咕石、花磚為主要建材,並有許多精緻的雕花紋飾,十分復古、懷舊。將軍澳嶼與望安島隔水相望,從望安搭著小船約 10 分鐘船程就能到達,港邊的房
子雖然櫛比鱗次,不過島上卻因為人口外流沒有太多的居民,讓這裡處處流散著遺世獨立的氛圍。將軍嶼周圍的海域十分乾淨漂亮,平靜
無浪的澎湖南海,海面就像藍色絲綢一般,又滑又柔十分美麗,若有機會在這浮潛那更是一大享受,目前擁有極為豐富的海底珊瑚景觀, 全島四周海域珊瑚覆蓋率約 98%,是全台灣珊瑚覆蓋率最高的地區,
放眼望去,活珊瑚熱帶魚盡收眼底,是一個很適合放慢腳步悠閒度假的島嶼。